怀念那一种忙

2023-08-05 01:04:01来源:渭南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敏
多年没有种麦了,格外怀念曾经那“五月人倍忙”收麦日子。
家住黄河岸边,种麦的地多在黄河滩。我家的麦田,曾经是苹果园。这是一个产业选择的失误,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哄而上种苹果的一个深刻教训。多年以后回望那一段守望果园的经历,更加理解了父亲说的“人是黑头虫”自嘲式的盲目。
我在多年后翻看县上的产业规划,当时提出十年要发展百万亩苹果产业基地的计划,让广大农民都摩拳擦掌。在光明前景的召唤下一味埋头苦干,却缺了该有的因地制宜,最后一片苦心终付之东流。
后来几十个果园无一例外又种起了麦子,那果园一圈的围墙,砖石都是挖树坑的时候一块块从土里刨出来的,没有机械的年代,单靠人力,足见倾注了多少血汗,最终却在种苹果的事情上耽误了时光、耗费了精力、错失了良机。
苹果园被砍掉重新种上麦子的时候,我们还为失去果园而伤心,却不懂父母的无奈。父母专门在地头留下两棵果树,收麦时节早熟的苹果挂在树梢,我们提着小镰刀跟着父母割麦,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那几棵树上泛着丝丝红晕的苹果。
果实的甜蜜只是一时的,提镰刀割麦,更多的记忆是天不亮就赶到地里的困乏,是烈日当头没有一丝风的烤晒,是麦芒划破胳膊的扎痒,是汗流浃背却买不起冰棍的干渴。好不容易从地里拉到场里,还要经过摊晒、碾场、扬场,才能得到麦粒,干净的麦粒经过几天的晾晒,才能颗粒归仓。
再后来,联合收割机来了,收麦却变得简单多了。难忘第一次用联合收割机收麦的情景——麦地的一圈围拢的砖墙,被父亲拆出一个豁口,方便收割机进地。一大早,父亲仔细地把那收割机收不到的麦子割下来,放在地里边的麦穗上,然后拿着口袋在地头等待。收割机轰轰隆隆地开进来的时候,眼看它威风凛凛地在金黄的麦浪中,风卷残云般吃进饱满的麦穗,吐出一袋袋干净的麦子,打碎的麦草铺了一地的金黄。我看到,那饱经沧桑的父亲更加苍老了,他倚靠在那矮矮的砖墙上,使劲吸一根烟,夕阳把他的影子长长地铺在地上。
麦收之后,又是急不可待地播种玉米,又是烈日下漫长的劳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的孩子都能背诵这两首诗,可他们真的懂个中滋味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种忧患意识的培养还需从娃娃抓起,老祖宗留下的“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还需要我们铭记于心,继续传承。
家在农村,根在农村,格外怀念那一种忙。麦子黄了的气息是那么的熟悉,年复一年,“算黄算割”依然急切地呼唤着……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