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更多专注扩张的头部养猪企业,在今年纷纷将目光锁定在降本增效上。
日前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届生猪产业论坛上,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表示,国内养猪行业正处于质量提升的低利润期,提升行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等质量,将成行业发展的关键。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也提到,养猪业能够活下去的是成本,能够把成本降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是社会领先水平,就能够活下去。
另有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应在养殖模式上多下功夫,坚持种养结合以及产业联合体,或是我国养猪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即国内养猪行业已告别高利润、“跑马圈地”的时代。“真正的行业成熟期,利润会很低,这是必然的一个过程。”秦英林表示。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生猪养殖行业将在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上持续深耕。
更加重视成本
此前多轮猪周期,加速散户出清。大型养猪集团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大多选择持续扩大规模。只是,最新一轮猪周期的走势,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做法。
自2022年4月猪价开启上涨周期,仅维持6个月后便又一次跌至成本线,今年已经亏损近8个月。有券商在研报中指出,2023年的生猪养殖行业呈现“深亏损、高负债、慢去化”。
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1—6月生猪平均价格元/千克,略高于去年同期。7月第2周,生猪出栏价格为元/千克,比去年同期下降%。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论坛上表示,2023年1—7月份,我国养猪业出栏一头生猪平价亏损130元。
温志芬认为,猪周期仍然存在,但过往的周期预判是否准确值得思考。“在行业不景气阶段,企业做好内控很重要。未来要想活下去,只有成本。把成本降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是社会领先水平,就能够活下去。”他说。
公开数据显示,温氏股份在2022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元/千克。2023年4月份为元/千克,5月份进一步下降。仅从这一数据来看,温氏股份的生猪养殖板块,在上半年将处于亏损状态。
秦英林将国内养猪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量增长的高利润期,第二阶段是质量提升的低利润期,第三阶段是价值创造的微利期。目前正值第二阶段,提升质量是关键,将在行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等方面快速提升。
事实上,牧原股份坚持自繁自养模式,在控制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牧原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份养殖完全成本约元/千克,对比去年年底下降约元/千克。
这一成本已经有一定的盈利区间。其在上半年大幅减亏,原因之一就是生猪养殖成本的持续下降。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牧原每头猪的养殖成本依然有600元的下降空间,即成本约合10元/千克,降低成本手段是提高养殖效率。
相对来讲,其他生猪养殖企业的成本下降空间更大。
新希望在今年4月份养殖成本降至元/千克,5月份为元/千克,预计年底成本会持续下降到16元/千克以下。
大北农在2022年、2023年一季度生猪养殖的完全成本(含控股和参股)分别是元/千克和元/千克。
京基智农在6月商品猪生产成本为 元/千克,高州楼房养殖项目的生产成本低至 元/千克。
国信证券研报提到,傲农生物2023年第二季度头均肥猪的实际养殖完全成本接近20元/千克。
有行业人士提到,当下生猪出栏保持增长,存栏总体稳定。很多企业负债率已经偏高,降本增效成为头部猪企安全度过周期的重要抓手。
向效率和模式要利润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提升养殖水平和效率,将是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手段。
北京大伟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峰认为,资本驱动带来行业产能过剩。而成本的降低是由技术和管理创新带来的。整个行业要想降低成本需要一定时间。
通常情况下,影响生猪养殖成本的因素包括养殖效率和饲料成本。位于河南的一位养猪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头部企业在疾病防控、育种方面、饲料的议价空间和转化等方面更加优势。
秦英林在论坛上详细分解该公司提出的“成本仍有600元下降空间”的观点。他认为当前养猪产业可以挖掘的创新点包括:饲料技术带来37元/头的降本空间(占比6%),种猪育种带来元/头空间(占比1%),健康管理带来元/头的空间(占比%),养猪生产管理带来229元/头空间(占比%)。
仅在饲料降本增量的研究中,诸多企业就在健康高效饲料和低蛋白日粮技术上展开角逐。
温氏股份方面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公司研发应用畜禽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术,精准评估各种替代蛋白原料的营养价值。扬翔股份方面表示,公司主要通过应用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技术降低配方蛋白水平,以及精准评价替代原料。
与此同时,养殖效率对于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
双胞胎参与重整正邦科技的相关方案中就承诺要将其养猪水平带到行业一流水平,包括实现栏位利用率90%以上,PSY(单头母猪年产猪苗数量)达到26头以上,生猪养殖料肉比低于等。
除此之外,还有行业人士认为,探索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将会极大降低养殖行业的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认为,种养结合是养猪业降本增效的根本路径。他认为,养猪业成本控制的核心是饲料转化效率。种养结合可以建立生态、环保、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业,形成人与作物、家畜、土壤的良好循环互作关系。
“养殖规模相同的种养一体化系统综合效益值也因种养强度、种植结构差异而有所差距,最大化综合效益值依赖于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高度协调和种养强度,而种养结合农业系统实现的关键就是农业联合体(农业合作社)。”谯仕彦说。
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持有相似观点。他表示,我国农牧业当下存在的问题是种养没有结合。他认为,产业联合体是养猪业的发展方向,种养结合、依地配养的路径以及类似合作社的利益共享机制,将给予我国养猪模式探索重要启示。
在此模式下,我国养猪业态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将形成300个10万头母猪规模的小联合体的发展布局,相当于全国有20万个300头生猪的家庭农场,保障每地市一个猪场供给本地。
“未来的生猪养殖行业,一方面是模式的竞争。包括自繁自养、‘公司+农户’、产业联合体、肉食产业综合体等。另一方面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这也将成为整个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实现降本增效的路径。”行业一家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上一篇: 恒丰纸业拟投资3.38亿新建年产4万吨绿色低定量特种涂布纸项目
下一篇: 最后一页